摘要:本文以言语链为核心,概述言语链的概念。与世界卫生组织(WHO)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m (11th ed.),ICD-11]相对接,将发育性言语或语言障碍分为发育性语音障碍、发育性言语流畅障碍和发育性语言障碍3类。介绍了言语链以外的社会认知因素,多角度切入探索儿童言语-语言障碍的病理和干预疗效,希望言语语言治疗可以向更具协作性、技术集成和个性化医疗照护服务发展。
摘要:目的研究在声场测试中,头戴式耳机和插入式耳机对不同频率声音的衰减作用。方法选取40名健听人,在声场条件下测试双耳裸耳听阈及双耳分别佩戴头戴式和插入式耳机双耳听阈,耳机均不给声。比较在声场条件下不同类型耳机对不同频率声音的衰减作用。结果头戴式耳机在0.25~8 kHz每倍频程的声音衰减值分别为6.13±2.40 dB HL、7.00±3.36 dB HL、12.50±3.92 dB HL、18.75±5.03 dB HL、28.25±6.56 dB HL、17.50±5.99 dB HL;插入式耳机在0.25~8 kHz每倍频程的声音衰减值分别为16.88±5.27 dB HL、18.13±5.27 dB HL、22.38±4.08 dB HL、31.25±4.49 dB HL、36.13±5.49 dB HL、35.50±6.68 dB HL。结论两种不同类型耳机对不同频率声音的衰减均有显著效果,对声音的衰减值随着频率的升高而增加,在1~8 kHz范围内效果更显著,插入式耳机的衰减效果明显优于头戴式耳机。
摘要:目的探讨以自评方式填写中文版耳鸣残疾量表(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 THI-C)的可靠性及临床实用性。方法对以耳鸣为第一主诉的180例患者分别采用患者自评及医评两种方式收集初诊THI-C资料,并以自评方式收集复诊患者的THI-C资料,统计自评及医评THI-C完成率,比较两者得分差异,计算自评与医评的符合率及耗时差异。结果初诊THI-C医评完成率为98.33%,自评完成率为43.89%,自评与医评符合率为16.38%,自评分(48.71±26.75)显著高于医评分(41.11±21.69,P<0.01),自评耗时(3.93±2.44分钟)明显低于医评耗时(7.67±1.81分钟,P<0.01)。复诊中,2诊至5诊THI-C完成率分别为49.4%、51.2%、43.5%、46.7%,平均耗时分别为3.44±1.76、2.97±1.62、2.88±1.48、2.42±1.44分钟。结论以自评方式填写THI-C评估耳鸣严重程度可靠性较低,临床实用性有限。
摘要:目的根据飞行人员指令性言语词库,编制一组具有粗放音位平衡特征的5张单音节词表,对该词表的等价性进行分析,挑选出难度一致的词表应用于临床,并制定基于此测试材料的健听飞行人员言语识别率—强度函数曲线(performance-intensity function,P-I),完善飞行人员的言语测听体系。方法根据常用原则,依据普通话语音声、韵、调的三维平衡,从飞行人员指令性词库中选择250个单音节词进行录音,组成5张词表(每张50字)。选择30名健听男性飞行人员对该词表进行等价性试验,在0、5、10、15、20、25 dB HL 6个强度下对每张词表进行测试,测试声强从低到高,测试词表顺序不一,记录每张词表在各强度级的正确率。使用 SPSS 26.0对测试结果分析。结果5张单音节词表相互等价性较好(P=0.111);在不同测试强度下言语识别率有显著差异(P<0.001)。P-I曲线平均斜率为5.62%/dB;当识别率为50%时,给声强度平均值为8.92±0.21 dB HL,斜率为5.25%/dB,为曲线中最陡峭部分;识别率20%~80%线性区域平均斜率为4.39%/dB。结论具有粗放音位平衡特征的飞行人员指令性单音节言语词表具有较好的等价性。建立了健听飞行人员的言语识别率-强度函数曲线,可用于测试言语识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