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23 21 6

      特殊需要儿童融合教育

    • 邓猛,颜廷睿,丁勇,梁巍,邢亚静
      2023, 21(6): 563-564. DOI: 10.3969/j.issn.1672-4933.2023.06.002
        
      16
      |
      7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3809008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06
    • 李群,刘敏,姚勤敏,邓慧兰
      2023, 21(6): 565-568. DOI: 10.3969/j.issn.1672-4933.2023.06.003
      摘要:本文就融合教育背景下,我国香港地区手语双语共融教育模式进行探索和实践,介绍了其核心理念和教育成效,以及在共融教育环境下听障儿童口语、手语、读写能力和社会融合等方面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共融教育;手语;口语;双语;听力障碍   
      21
      |
      3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3808946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06
    • 孙梦瑶,邓猛
      2023, 21(6): 569-571. DOI: 10.3969/j.issn.1672-4933.2023.06.004
      摘要:家园共育是学前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法宝之一。本文基于生态系统理论视域下的微观、中观、外层及宏观系统4个角度,分析学前融合教育家校共育的现状,发现家园共育过程中,学前教育教师和家长融合观念不足、家园社互动有待加强,家园合作共生的文化生态环境缺失,家园共育的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为提高家园共育的实施效果,应树立家园共育意识,增强家长的参与度,打造家庭、幼儿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共同体,营造家园共育的文化生态环境,以及建立健全家园共育制度保障机制。  
      关键词:生态系统理论;学前融合教育;家园共育   
      25
      |
      2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3808910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06
    • 陈慧星,周妍,林静如
      2023, 21(6): 572-574. DOI: 10.3969/j.issn.1672-4933.2023.06.005
      摘要:目的以三年级下册寓言故事单元为例,探索如何在融合教育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听障学生实现深度学习。方法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对3~4年级学段目标的要求为基准,综合采用问卷、访谈等方式,围绕融合环境中听障学生语文学业问题展开研究,设计融合教育课堂教学策略。结果在融合教育环境中,三年级听障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停留在表层符号,探究其背后的内涵与逻辑时存在显著困难。应结合寓言故事学习内容制定大概念,设计表现性任务,预设融合策略。教学策略设计时,应以深度学习的五大阶段为基准,引导听障学生准确感知角色活动中传递的寓言逻辑,将其运用于自主创造,从而获取个人的知识意义。结论在听障学生语文融合课堂中应用深度学习理念,不仅能够从顶层设计的层面满足听障学生的学习需求,也能够让普通学生更加清晰、深刻地感知知识境脉,使所有学生能够在融合课堂上学有所得。  
      关键词:深度学习;听障学生;融合教育   
      11
      |
      1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3808932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06
    • 纪晔,王红霞
      2023, 21(6): 575-578. DOI: 10.3969/j.issn.1672-4933.2023.06.006
      摘要:残疾学生“回流”是融合教育发展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不能有效解决,将会阻碍我国融合教育工作的开展。融合教育教师作为随班就读学生的主要接触者和融合教育工作的实施者,是提高融合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本文旨在分析随班就读学生的现状,探析残疾学生“回流”的原因,并从融合教育教师发展的角度提出解决对策。由于融合教育教师的特殊教育理念、特殊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及其相关支持与服务有待提升,导致随班就读学生处于“在夹缝中生存”的现状。基于此,笔者提出融合教育教师应坚定特殊教育理念、整合特殊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并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支持与服务。  
      关键词:残疾学生;回流;融合教育教师   
      8
      |
      1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3808967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06
    • 王段霞,梁巍,陈溪,刀维洁,王丽燕,张莉,刘舵,石雯婧,庄薇
      2023, 21(6): 579-583. DOI: 10.3969/j.issn.1672-4933.2023.06.007
      摘要:本文回顾了目前学前融合教育课程的主要形式,在兼顾普通儿童和特殊需要儿童需求的基础上提出学前适宜支持性融合教育课程。该课程以通过适宜支持让所有儿童平等参与、共享教育、融合发展为核心理念,尊重儿童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性,顺应每位儿童的发展和学习需要,为其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提供适宜支持。在实施中通过评估了解儿童发展水平,通过课程目标、内容和实施策略、评价调整、制订并实施班级适宜支持课程计划,以及特殊需要儿童个别化适宜支持计划,促进所有儿童平等参与、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学前融合教育;适宜支持性课程   
      13
      |
      1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3808964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06
    • 暴微,王段霞,张淼,石雯婧
      2023, 21(6): 584-586. DOI: 10.3969/j.issn.1672-4933.2023.06.008
      摘要:目的探讨提高听障儿童社会性发展水平的康复教育策略,为听障儿童康复教育提供参考建议。方法选取康复机构听障儿童班级中的1名儿童为被试,以家园共育为主要途径,采取适宜支持策略进行为期8周的干预。采用海森高《学前儿童观察评价系统》社会性发展评价指标对个案干预前后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以家园共育为主要途径,适宜支持干预策略提高了该个案社会性发展水平。结论围绕家园共育,采取教师支持、家长支持、同伴支持等适宜支持策略对提高听障儿童社会性发展水平有较好效果。  
      关键词:听障儿童;社会性发展;适宜支持策略;家园共育   
      10
      |
      1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3809056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06
    • 秦艳,陈溪,王段霞
      2023, 21(6): 587-589. DOI: 10.3969/j.issn.1672-4933.2023.06.009
      摘要:目的研究融合教育中提高听障儿童社会性发展水平的教育策略,为听障儿童更好地适应班级生活提供参考建议。方法选取融合幼儿园班级中的1名听障儿童为被试,采取适宜支持策略进行为期3个月的干预,通过海森高《学前儿童观察评价系统》社会性发展评价指标对个案干预前后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通过适宜支持干预策略,提升了个案融合教育班级中的社会性发展水平。结论适宜支持干预策略对提高融合教育中听障儿童社会性发展水平有效。  
      关键词:融合教育;听障儿童;社会性发展;适宜支持策略   
      15
      |
      1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3809032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06

      临床研究

    • 杨建宏,鲁秀玲,吴婷婷,潘欣月,腾白玉,李红涛,张敏
      2023, 21(6): 590-596. DOI: 10.3969/j.issn.1672-4933.2023.06.010
      摘要:目的调查社区老年人对国产助听器的初步印象,探讨应用国产助听器在社区层面推广老年人听力健康的前景。方法选取188名上海和北京普通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健听组30名,听障组158名),完成听力和认知功能评估后,根据其听力状况给予国产助听器试听和试操作,并请其对3种常规外型助听器(盒式机、耳背机和耳道机)从感观、感受、价格等方面进行量化评价,分析调查结果。结果调查项以100分为最高评分,社区老人对国产助听器的易操作性、清晰度和音质均分为90分,外观评分中耳道机评分最高,约85分。社区老人对助听器带来正面感受(能促进与人相处和能让生活更容易)的认同程度超过95分,对负面感受(丢人、恶心、烦躁)的认同程度低于10分。84%的听障老人和87%的健听老人在考虑配戴助听器对会优先选择耳道机。健听组对实验助听器价格的估计更接近其真实价格,听障组的价格估计偏高,更接近经济型进口助听器价格。近70%的老人对配戴助听器仍然心存顾虑,但健听老人和听障老人的顾虑稍有不同。在主动配戴助听器的时间节点上,53%的健听老人选择中度听力下降时配戴,而57%的听障老人选择重度听力下降时配戴。所有受试者均赞同在社区医院为老人开展听力干预服务。结论我国自主研发主控芯片的助听器能够满足社区听障老人的听力康复需求,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和前景。同时,减少老年人配戴助听器的顾虑,并将其主动听力健康的时间节点前移,需要助听科技进一步的发展和更加广泛深入的听力健康教育。  
      关键词:国产助听器;社区老年人;听力下降   
      28
      |
      12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3808660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06
    • 芦婷,赵霞,崔梓燕,刘静,周馨宇,王鸣霄,陈雅丽,黄丽华
      2023, 21(6): 597-600. DOI: 10.3969/j.issn.1672-4933.2023.06.011
      摘要:目的评估语前聋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能力及生活质量,探讨二者的相关性,为听障儿童制订康复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04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为研究对象,分为人工耳蜗刚开机(17例)、开机6个月(15例)、开机12个月(23例)、开机18个月(26例)、开机24个月(23例)5组。使用听觉能力分级(CAP-Ⅱ)、言语可懂度分级(SIR)、中文版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家长观点调查问卷(mandarin children with cochlear implants:parental perpectives,MPP)对被试进行听觉言语能力及生活质量评估,比较开机后0、6、12、18、24月听觉及言语能力,探讨人工耳蜗植入后开机时间、听觉及言语能力是否为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结果术后人工耳蜗使用时间越长,听障儿童的听觉能力及言语可懂度得分越高(P<0.01);MPP问卷交流、基本功能、幸福感3个维度得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听觉能力影响生活质量评估交流及基本功能2个维度,言语功能影响交流及社会关系2个维度。结论人工耳蜗植入者听觉言语能力进步明显,听觉言语对生活质量有影响。  
      关键词:人工耳蜗植入;听觉言语能力;生活质量   
      10
      |
      1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3808727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06
    • 梁佳,吴琼芳,马宁,张社江
      2023, 21(6): 601-606. DOI: 10.3969/j.issn.1672-4933.2023.06.012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人群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1(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基因多态性与感音神经性聋的相关性。方法以2021年3月~2022年12月我院就诊的105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同龄105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根据年龄将观察组分为A组(<60岁)和B组(≥60岁),对照组分为C组(<60岁)和D组(≥60岁)。对所有患者进行DNA提取和SIRT1 rs7895833、rs7069102、rs2273773三个位点的基因多态性检测,分析其与感音神经性聋的相关性。结果(1)观察组和对照组rs2273773、rs7069102基因型/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个亚组rs2273773、rs7069102基因型/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和对照组rs7895833基因型/等位基因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rs7895833 GG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A组和C组rs7895833基因型/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D组rs7895833基因型/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GG型显著高于D组(P<0.05),等位基因G显著高于D组(P<0.05)。(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于所有人群,GG型rs7895833基因型人群发生感音神经性聋的风险是AA型rs7895833基因型人群的1.919倍(95%CI:1.299~2.835,P<0.01);对于≥60岁人群,GG型rs7895833基因型人群发生感音神经性聋的风险是AA型rs7895833基因型人群的2.30倍(95%CI:1.409~3.755,P<0.01)。(6)感音神经性聋患者rs7895833基因型多态性GG型与年龄存在正相关(r=0.440,P<0.01)。结论SIRT1基因GG基因型与感音神经性聋存在密切关系,是60岁以上老年人群发生感音神经性聋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1;基因多态性;感音神经性聋;年龄;相关性   
      7
      |
      2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3808771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06
    • 左磊,孙毅,刘晓莉,张娣,张凯齐,王锋
      2023, 21(6): 607-612. DOI: 10.3969/j.issn.1672-4933.2023.06.013
      摘要:目的应用新的半导体测序技术对山东地区耳聋患者进行耳聋基因检测,以明确耳聋的遗传学病因。方法汇总2020年1月~12月山东省1000例耳聋患者血样标本,应用半导体基因测序技术对18个耳聋基因100个突变位点进行检测,统计分析耳聋基因变异类型和变异位点发生情况。结果1000例耳聋患者中,有583例携带耳聋基因突变,检出率为58.3%;其中GJB2基因突变267例(26.7%);SLA26A4基因突变215例(21.5%);GJB3基因突变11例(1.1%);mtDNA基因突变21例(2.1%);双基因杂合突变和三基因突变共69例(6.9%);而MT-TH、DSPP、GPR98、DFNA5、COCH、TECTA、DIABLO、TMC1、MYO7A、MYO15A、PRPS1 11个基因均未检测到突变。结论山东省耳聋人群中常见的致聋基为GJB2和SLA26A4。虽然半导体测序技术可明显提高耳聋基因的检出率和诊断率,但仍无法满足所有听障患者检测需求;必要时对筛查阴性患者进行高通量测序检测,以明确诊断。  
      关键词:半导体测序技术;耳聋基因;预防   
      7
      |
      7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3808797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06
    • 吴海燕,孔德红,杨静静,孙磊,郭玲
      2023, 21(6): 613-617. DOI: 10.3969/j.issn.1672-4933.2023.06.014
      摘要:目的探讨GJB2和SLC26A4耳聋基因突变携带者携带另一个致病突变的可能性及其临床听力学特点。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济宁地区5000名GJB2和SLC26A4耳聋基因突变新生儿携带者,其中GJB2全外显子序列检查2912例,SLC26A4全外显子序列检查2088例,对全外显子序列检查后携带另一个致病位点的新生儿均做听力学检查,包括听性脑干反应(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OAE)、声导抗(acoustic immittance)、多频稳态诱发电位(ASSR)和小儿行为测听等,出生后6个月和12个月分别进行听力随访。结果101例新生儿携带另一个致病位点,出生后3个月做听力诊断,6个月和12个月进行随访并检查,最后共30例确诊为不同程度的耳聋,74例听力正常。GJB2全外显子序列检测87例,其中听力正常67例、听力异常20例、轻度聋13例、中度聋2例、极重度聋5例。SLC26A4全外显子序列检测14例,听力正常4例,轻度聋3例,中度聋2例,重度或极重度耳聋5例。结论GJB2和SLC26A4致病位点携带者进行全外显子序列检查是必要的,对检测出另一个致病位点的婴幼儿进行临床听力学检查和随访,对临床诊断及干预是良好的补充。  
      关键词:耳聋基因;听力;新生儿;全外显子序列   
      7
      |
      6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3808877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06
    • 章雪芹,谷至兰,周相芳,张慧,高国朋,汪素美,严双琴
      2023, 21(6): 618-620. DOI: 10.3969/j.issn.1672-4933.2023.06.015
      摘要:目的探讨语频区气导纯音听阈测定在学龄儿童听力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气导纯音听阈测试,对2021年9月~2022年10月在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2098例学龄儿童进行听力检测,测试500、1000、2000、4000 Hz的平均听阈。任一耳4个频率平均听阈>25 dB HL,判定为结果异常。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结果2098例学龄儿童语频区气导纯音听阈测定结果显示,101例异常,异常率4.81%。结论语频区气导纯音听阈测定应用于学龄儿童听力筛查,有利于学龄儿童听力损失的早发现和早干预。  
      关键词:气导纯音;听力筛查;学龄儿童   
      11
      |
      5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3808657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06
    • 季慧,郁金裕,钟飞,李宝娜,范烨,孟黎平
      2023, 21(6): 621-625. DOI: 10.3969/j.issn.1672-4933.2023.06.016
      摘要:目的探究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在低龄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康复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9例低龄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儿童,采用主观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infant-toddler 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IT-MAIS/MAIS与客观电生理失匹配负波检测相结合,进行康复效果评估。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主观评估得分与客观评估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分析客观评估结果是否为主观评估得分的影响因素。结果MMN的潜伏期与IT-MAIS/MAIS得分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MMN潜伏期与干预时间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4<0.05),MMN潜伏期与较好耳平均助听听阈有显著正相关(P=0.022<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MMN潜伏期为康复效果评估的独立影响因素(R2=0.635)。结论MMN可以有效、客观地评估低龄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术后康复效果。  
      关键词:失匹配反应;低龄;人工耳蜗植入;儿童   
      10
      |
      1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3809071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06

      综述

    • 常东旭,徐春燕,孟坤光,李廷帅,李慧,郑体花
      2023, 21(6): 626-629. DOI: 10.3969/j.issn.1672-4933.2023.06.017
      摘要:本文对老年性听力损失患者助听器配戴的现状和效果进行综述,提出有效提高老年人助听器配戴率的可能策略。  
      关键词:老年人;老年性听力损失;助听器   
      42
      |
      6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3808658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06
    • 赵惠
      2023, 21(6): 630-634. DOI: 10.3969/j.issn.1672-4933.2023.06.018
      摘要:目的梳理计算机辅助技术应用于听障儿童阅读能力干预研究的现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以“technology、hearing-impaired、read、education”等为关键词,在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进行检索,对符合筛选标准的实证研究从研究对象、研究设计、干预内容、干预方法及干预结果5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当前研究以8∽10岁听障儿童为主,研究对象具有复杂的早期语言背景;研究设计以随机对照实验设计为主;干预内容主要包含单词、词汇认读和阅读理解能力;干预方法分为基于计算机辅助的数字化材料干预、交互式干预、个性化干预和动觉干预4类;在干预效果方面,4类干预方法,特别是基于计算机辅助的数字化材料干预,能够有效提升听障儿童的阅读能力,增强音素意识、语音意识等阅读相关的元认知能力。结论未来应科学进行实验设计,以提升研究的可靠性,强化听障儿童对计算机辅助技术的适应性,鼓励家庭参与。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技术;听障儿童;阅读能力;干预研究   
      8
      |
      1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3808668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06
    • 蒋雯,张丽萍,广华平,田宏斌,赵航
      2023, 21(6): 635-637. DOI: 10.3969/j.issn.1672-4933.2023.06.019
      摘要:助听器验配师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成为亟待探讨的问题。本文从循证验配和以人为本验配2个角度分析助听器验配师的发展方向,比较两种主流的验配模式,并提出以循证为纲,以人为本的最佳实践模式,该模式能够兼顾科学性和人性化,更好地满足听障者的个性化需求和期望,提高助听器验配的效果和满意度。本文探讨了两种验配模式与听力康复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最佳的实践效果。  
      关键词:助听器验配;最佳实践;循证验配;以人为本   
      19
      |
      1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3808989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06
    • 冀君妮,李同丽
      2023, 21(6): 638-641. DOI: 10.3969/j.issn.1672-4933.2023.06.020
      摘要:儿童单侧耳聋(single-side deafness,SSD)造成的影响及听力改善诉求易被忽视。双耳听觉与儿童的学习、言语和神经认知等方面密切相关,长期单耳听力损失会造成声源定位困难、噪声下言语辨别降低和生活质量的下降。本文从儿童单侧耳聋的病因、影响、治疗以及单侧听觉剥夺(unilateral auditory deprivation,UAD)的原理、评估方法、UAD后听觉中枢重塑的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SSD患儿的临床诊疗以及预后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单侧耳聋;儿童;单侧听觉剥夺;人工耳蜗植入   
      8
      |
      5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3809058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06
    • 费樱平,卢兢哲,郑芸
      2023, 21(6): 642-645. DOI: 10.3969/j.issn.1672-4933.2023.06.021
      摘要:突发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SNHL)简称突聋,是以短时间听力突然下降为主要特征的耳科急症。目前,国内外已经制定了突聋临床指南以指导临床治疗。但现有突聋指南并不包括妊娠期突聋的治疗推荐。妊娠期是指女性受孕后到分娩之间的时间段。妊娠作为女性的特殊时期,身体会有一系列生理变化。在治疗妊娠期突聋时,既要尽力挽救病人的听力,同时又要避免药物可能给胎儿造成的潜在伤害。本文将对妊娠期突聋的发病、可能病因、治疗以及预后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妊娠期突聋的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妊娠;类固醇   
      5
      |
      2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3808991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06

      康复教育

    • 郭楠楠,朱楠
      2023, 21(6): 646-650. DOI: 10.3969/j.issn.1672-4933.2023.06.022
      摘要:目的了解我国功能性构音障碍领域的研究热点与趋势,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进行初步展望。方法使用CiteSpace计量分析软件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检索的147篇功能性构音障碍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发文量、作者、机构、关键词知识图谱。结果①功能性构音障碍研究对象集中于儿童;②医科类大学、医院及妇幼保健院是功能性构音障碍的研究主力;③研究热点围绕致病因素、语音特征、言语干预及语音自愈等方面。结论今后我国功能性构音障碍的病因学研究、语言干预研究等需要进一步深化拓展,规范我国功能性构音障碍的诊断标准和评估工具,并加强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  
      关键词:功能性构音障碍;致病因素;语音特征;言语干预;可视化分析   
      15
      |
      1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3808725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06
    • 汤黎,李钦委,侯凯,傅雪雯,李红梅,李丽
      2023, 21(6): 651-653. DOI: 10.3969/j.issn.1672-4933.2023.06.023
      摘要:目的分析音乐互动疗法结合语言康复训练对听障儿童语言能力、心理弹性及孤独程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2月~2022年12月我院就诊的听障儿童9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常规语言康复训练+音乐互动疗法)和对照组(常规语言康复训练)各46例,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语言能力、心理弹性与孤独程度的变化。结果干预后研究组小龄儿童听觉发展问卷(little ears auditory questionaire,LEAQ)评分、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孤独治疗评估量表(autism treatment evaluation checklist,ATEC)评分及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听障儿童接受音乐互动疗法及语言康复训练可改善语言能力,提高心理弹性,缓解孤独程度。  
      关键词:音乐疗法;语言康复训练;听力障碍;心理弹性;孤独程度   
      9
      |
      1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3808707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06
    • 白锋亮,徐九平,孙珂
      2023, 21(6): 654-657. DOI: 10.3969/j.issn.1672-4933.2023.06.024
      摘要:深圳市南山区龙苑学校从孤独症学生实际需求出发,对国家课程标准进行校本化实施,建立了二阶-五维的沟通与交往课程模型。该模型以社会情感学习和阶梯式儿童语言康复模式为理论依据,课程目标以人际交往、自我意识、自我管理、做出负责任的决定、社会意识能力等5个维度能力为框架,每项能力分为高、低两阶,通过6个课程单元实施;在课程实施上,运用体验、理解、表达和运用的阶梯式儿童语言康复模式统整课程活动设计,推动课程教学实践发展。  
      关键词:沟通与交往;课程体系;社会情感学习;课程实施   
      13
      |
      4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3808661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06

      继续教育

    • 刘新颖
      2023, 21(6): 658-660. DOI: 10.3969/j.issn.1672-4933.2023.06.025
      摘要:听力保护装置(hearing protection device,HPD)是保护听力不受环境噪声影响的最后一道防线,旨在将传导至耳蜗的噪声暴露剂量降低至安全阈限以下。本文介绍了听力保护装置的类型和衰减特性。并且结合听力保护装置的局限性,介绍了定制式听力保护装置和有源听力保护装置。听力保护装置的主要评估方法包括真耳阈值衰减法、真耳内置传声器法以及声学测试装置法。  
      关键词:听力保护;降噪;听力保护装置   
      20
      |
      6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3808978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06

      孤独症康复

    • 蔡赵娜,李佳笑
      2023, 21(6): 661-664. DOI: 10.3969/j.issn.1672-4933.2023.06.026
      摘要:目的调查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儿童使用电子产品现状及家长对此的态度与看法,分析其影响因素,为ASD数字化康复领域电子产品的研发及ASD儿童保健政策建立提供依据。方法从ASD儿童家长群招募228例家长,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调查ASD儿童使用电子产品的情况。结果有203例(89%)家长报告儿童几乎每天使用电子产品,平均每天使用时长低于1小时131例,1~2小时50例,超过2小时22例;ASD儿童使用电子产品主要用于看动画片/视频、玩游戏、学习和听音乐等;ASD儿童电子产品的使用与其自身年龄、父母支持态度、父母受教育程度相关;213例(93.4%)家长对ASD儿童使用电子产品持支持态度,少部分(6.6%)家长表示存在担忧。结论使用电子产品的ASD儿童比例较大,使用频率较高,且多数是用于娱乐,应引起ASD康复领域从业者及其家庭的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管理并增强ASD儿童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效益。  
      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电子产品;调查   
      11
      |
      2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3809109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06

      人工耳蜗新技术新方法研究与应用

    • 李蓓,杨扬,张杰,刘冰,陈敏,郑军
      2023, 21(6): 665-669. DOI: 10.3969/j.issn.1672-4933.2023.06.027
      摘要:目的评估先天性小耳畸形及单侧蜗神经发育不良致单侧耳聋患者采用骨导助听器干预的效果。方法收集9名2022年9月~2023年6月在我院接受骨导助听器验配患儿的14耳资料,其中6名患儿为先天性小耳畸形,3名为单侧蜗神经发育不良致感音神经性耳聋。验配助听器前后分别进行声场纯音测听、言语空间听觉质量量表-父母版(speech,spatial,and other qualities of hearing scale for parents,SSQ-P)问卷评估。使用STATSTM 2.0统计软件分析患儿验配前后的听阈和父母问卷得分差异。结果两组患儿在验配骨导助听器前后的听阈均呈显著差异,小耳畸形组(P<0.05),单侧耳聋组(P=0.005)。两组间验配后听阈无显著差异(P=0.47)。SSQ-P父母问卷得分在短期验配后均有改善。单侧耳聋组验配后的空间听觉能力问卷得分改善弱于小耳畸形组。结论先天性小耳畸形及单侧蜗神经发育不良致单侧耳聋患儿均能从骨导助听器验配中获益,其中单侧耳聋患儿的获益低于小耳畸形患儿。  
      关键词:骨导助听器;先天性小耳畸形;单侧感音神经性耳聋;声场测听;空间听觉问卷   
      39
      |
      2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3808769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0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