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23 1

      专家笔谈

    • 杨立雄
      2023(1): 1-3.
      摘要:<正>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有3.6亿人患有致残性听力损失,其中近一成是儿童[1]。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听力障碍总人数约2780万,先天性听力障碍发病率为1‰~3‰,每年新增听力障碍儿童超过30万[2]。受传统文化影响,许多听障儿童被贴上“不正常”的标签或被视为智力低下、能力较差,  
        
      18
      |
      53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2914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07

      听障残疾人社会支持策略研究

    • 杨立雄,刘曦言,梁俊雯
      2023(1): 4-8.
      摘要:本文对12位听障儿童母亲进行访谈,发现听障儿童家庭因忙于孩子的康复治疗和生计,以及污名化的社会环境,家庭社会关系向内收缩,逐渐隐匿于都市社会,成为“失声”的群体。为此,针对听障儿童家庭消除污名环境,让其走上社会前台并“发声”是社会政策改进的重点;政府和社会需要倾听他们的声音,完善社会支持体系,增强家庭抗逆力,促进社会融合。  
      关键词:听障儿童家庭;社会退却;社会支持   
      14
      |
      82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2832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07
    • 葛忠明,张潇天,王磊
      2023(1): 9-13.
      摘要:听障者持有的身份认同对其个体发展和社会融入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普通学校和特教学校听障儿童的身份认同现状、特征差异及影响因素等问题展开质性研究。研究发现,接受融合教育的听障儿童展现出健听人文化的身份认同;接受特殊教育的听障儿童则表现出具有聋人文化萌芽的身份认同,不同教育环境中的听障儿童身份认同存在差异。分析不同身份认同形成原因,考察本土情境下听障儿童身份的建构机制,为促进听障儿童积极身份认同的形成提供建议。  
      关键词:听障儿童;身份认同;社会建构;经验研究   
      8
      |
      119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2411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07
    • 何欣,谢菡,姚敏,陈恺安,邢亚静,赵倩,朱晶
      2023(1): 14-18.
      摘要:目的 研究8~16岁普校就读听障儿童自我意识水平,并与常模进行比较,为听障儿童全人发展提供政策和服务建议。方法 以PiersHarris自我意识量表为测量工具,选取广东、陕西、湖南、吉林、山东5个省份就读于普通学校的8~16岁听障儿童为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460份。结果 (1)8~16岁普校就读听障儿童自我意识水平在年龄、地域两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性别、康复手段、是否独生子女、主要照顾者等维度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2)普校就读听障儿童在行为、焦虑、合群及幸福与满足4个子维度与总分显著低于中国儿童自我意识水平常模(P<0.05)。结论 8~16岁普校就读听障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低于同龄健听儿童。全人发展理念下的社会政策和系统性支持服务是实现听障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  
      关键词:普校就读听障儿童;自我意识;全人发展   
      10
      |
      103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2400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07

      临床研究

    • 胡艳玲,夏忠芳,魏翠芬,姚聪
      2023(1): 19-22.
      摘要:目的 分析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LVAS)患儿首次诊断的基本特征和延迟就诊的影响因素,探讨耳聋基因及听力联合筛查对其早期诊断率的影响。方法 对2014年1月~2021年6月在本院首诊的276例LVAS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276例患儿首次诊断的基本特征,包括首诊年龄、主诉、听力损失程度,家族遗传史,出生听力筛查和耳聋基因筛查史等。采用卡方检验,根据就诊的基本情况,对未能在婴儿期及时就诊的原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完成SLC26A4耳聋基因和听力联合筛查的患儿进行分析,比较两者未通过率的差异。结果 (1)首次就诊在婴儿期的仅为29.71%;主诉为出生筛查未通过占27.54%;听力损失程度分布为轻、中、重、极重度,以中度及重度为主;出生听力筛查中有双耳或单耳通过者;完善耳聋基因及听力联合筛查51例。(2)就诊延迟的原因主要与出生听力筛查通过或单耳通过,听力筛查未做或筛查史不详,听力损失程度不重,婴儿期家长对患儿听力异常的判断不足有关。(3)婴儿期就诊以出生筛查未通过为主,而行耳聋基因及听力联合筛查者、有家族遗传史者早期就诊率更高。(4)耳聋基因及听力联合筛查的51例患儿中,听力筛查未通过率为84.31%,SLC26A4基因筛查未通过率为80.39%,总未通过率较高为9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部分LVAS患儿早期听力损失程度较轻,可能表现为听力筛查单耳或双耳通过,在婴儿期的就诊率低。单纯SLC26A4耳聋基因筛查的未通过率不高于听力筛查;但两者的联合筛查,可较早明确病因,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率。  
      关键词:大前庭水管综合征;SLC26A4基因;新生儿听力筛查;基因筛查   
      9
      |
      76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2410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07
    • 肖晶晶,赵龙珠,宫海丹
      2023(1): 23-26.
      摘要:目的 探究18~40岁青年听力损失人群语言识别能力、交流能力,并分析其听力损失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21年4月我院诊治的18~40岁听力损失患者150例,纳入同期在院体检的150例同龄健听人群,对应入组健康组、听力损失组,对2组研究对象语言识别能力及交流能力进行评估和组间比较。分析听力损失程度与语言识别能力、交流能力的相关性,对纳入年龄、吸烟史、职业性噪声暴露史等因素进行听力损失发生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听力损失组患者语言识别能力评分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听力损失组交流能力、人际交往、职业、社会交往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听力损失人群听力损失程度与其语言识别能力评分、语言交流能力各项评分及总分负相关(r<0,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吸烟史、职业性噪声暴露史及不当用耳史人群的听力损失发生率显著高于无吸烟史、职业性噪声暴露史及不当用耳史人群(P<0.05),糖尿病史、高血压史等因素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证实吸烟史、职业性噪声暴露史、不当用耳史均为听力损失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18~40岁青年听力损失患者普遍存在交流能力及语言识别能力下降问题,且听力损失程度越大,语言识别及交流能力下降越明显,该年龄段人群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职业性噪声暴露、不当用耳等。  
      关键词:听力损失;青年;危险因素;交流能力;语言识别能力   
      13
      |
      141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2836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07
    • 刘莹,赵斯君,黄敏,彭湘粤,覃芳华
      2023(1): 27-31.
      摘要:目的 探究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AEP)检查P1波峰、P1潜伏期与外中耳畸形患儿术后听觉行为分级(CAP)及言语可懂度分级(SIR)的相关性及对听力改善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外中耳畸形患儿82例,比较术前、术后12个月P1波峰、P1潜伏期、CAP、SIR分级,分析其相关性,采用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MAIS)评分评价术后12个月患儿听力康复情况,比较患儿临床资料、P1波峰、P1潜伏期,评价P1波峰、P1潜伏期对听力改善的评估价值。结果术后12个月P1波峰低于术前,P1潜伏期短于术前,CAP、SIR分级高于术前(P<0.05);术前、术后12个月P1波峰、P1潜伏期与CAP、SIR分级均呈负相关(P<0.05);不同MAIS评分患儿术前听力损失程度、术前、术后12个月后CAP、SIR分级、P1波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波峰、P1潜伏期联合评估听力改善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最大,为0.872,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4.19%、85.00%。结论 P1波峰、P1潜伏期与外中耳畸形患儿术后CAP、SIR分级均存在负相关性,采用AEP检查P1波峰、P1潜伏期在评估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力改善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外中耳畸形;听觉行为分级;言语可懂度分级;听力恢复   
      7
      |
      17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2918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07
    • 刘义森,庞仕秀,许星星,张星宇,童步升
      2023(1): 32-35.
      摘要:目的 评估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老龄患者国产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康复效果,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7位70岁及以上老龄语后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资料,根据每天佩戴人工耳蜗时间分为两组。对每组手术前后CAP值、性别、植入耳侧别、耳聋时间、年龄、随访时间对围手术期及术后康复行为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纳入被试平均年龄75.4岁,均行单耳植入,其中13例左耳,14例右耳。1例在术后9个月因反复头晕伴焦虑取出人工耳蜗。其余26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9~24月,每组术后平均CAP显著高于术前(P<0.05)。结论 70岁及以上老龄语后聋患者可安全接受国产人工耳蜗植入术,根据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手术,患者的认知水平及家庭支持越高,佩戴时间越长越规律,听觉康复效果越满意。  
      关键词:老龄;语后聋;人工耳蜗植入术   
      6
      |
      37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2833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07
    • 吕钟琪,雷永红,梁允兴,马丽萍,李新建
      2023(1): 36-38.
      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海南地区气候规律对突发性聋发病和疗效的影响。方法 收集海南省突发性聋病例282例,对其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被试发病时间和治疗结果的差异。结果 本研究282例患者平均年龄47.25±16.95岁,健康组190例,基础疾病组92例,旱季患者较多,雨季较少,3月份最多,5月份最少。虽然总体发病无明显气候规律,但其中的基础疾病组发病更集中于旱季(P<0.05)。旱季与雨季听力下降类型均以平坦下降型和全聋型为主。基础疾病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低于健康组。结论 突聋伴随基础疾病人群在旱季更易发病,该组患者治疗效果相对稍差。因此,旱季时需要注重防护。  
      关键词:突发性聋;气候;发病机制;治疗   
      8
      |
      13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2397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07
    • 唐俊翔,刘媛媛,郑楚杰,马永明
      2023(1): 39-42.
      摘要:目的 探讨突发性聋患者的内耳膜迷路是否积水,及其与听力曲线类型、耳闷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发病2周内的单侧突发性聋患者20例(低频下降型、高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和全聋型各5例),测量所有被试内听道核磁影像片上内耳前庭区及耳蜗内淋巴间隙值,并行耳闷程度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例单侧突发性聋患者的受检耳包括左、右耳各10例,其中8例(40%,8/20)伴有耳闷症状,不同类型突发性聋的耳闷发生率依次为低频型(80%,4/5)高于平坦型(40%,2/5)、全聋型(40%,2/5)和高频型(0,0/5),其发生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例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的受检耳前庭部内淋巴积水,余均未见积水表现;突发性聋分型与患侧前庭区、耳蜗区内淋巴比值结果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低频型患者更易出现耳闷症状且耳闷程度与内淋巴积水具有相关性(r=0.622,P<0.05)。结论 突发性聋患者存在内淋巴积水,尤其是低频下降型,耳闷程度越重提示内淋巴积水程度可能越重。  
      关键词:突发性聋;内淋巴积水;内耳MRI钆造影;耳闷   
      8
      |
      35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2412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07
    • 钱月,黄鸿眉,梁爱民,熊妮娜,杨晨璐
      2023(1): 43-45.
      摘要:目的 调查研究疫情期间居家隔离对0~1岁婴儿神经心理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儿童医院保健中心体检门诊进行儿童保健的0~1岁婴儿的神经心理发育筛查数据,研究组抽取2020年4月1日至2020年8月30日就诊对象622例,对照组抽取2019年4月1日至2019年8月30日就诊对象569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婴儿的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语言、社交行为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各能区得分均值除大运动无明显差异外(P=0.323),精细动作、适应性、语言能力、社交行为得分均有差异(P<0.05),其中精细动作均值上升,适应性、语言能力、社交行为均值下降,平均分均值下降。研究组和对照组大运动发育异常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136/622,21.9%vs0.125/569,21.8%,P=0.966),社交行为发育异常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95/622,15.3%vs0.81/569,14.2%,P=0.647)。研究组精细动作发育异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91/622,14.6%vs 0.112/569,19.9%,P<0.05),适应能力发育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52/622,24.4%vs 0.89/569,15.6%,P<0.05),语言发育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34/622,21.5%vs 0.75/569,13.2%,P<0.05)。结论 疫情居家隔离对婴儿神经心理运动发育的影响主要在适应性、语言发育能区,要关注婴儿的社交行为,注意减轻居家的不利因素,重视家庭养育指导和干预随访。  
      关键词:婴儿;神经心理;居家隔离;语言;社交行为   
      7
      |
      37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2403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07

      综述

    • 何盛梅,王晓云,赵厚育
      2023(1): 46-50.
      摘要: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是听力障碍的常见临床类型,其主要是由于耳蜗螺旋器毛细胞以及听神经以上通路受损,导致声音的感受、神经传导及皮质功能障碍,引发的听力减退和(或)听力丧失,占所有听力障碍的90%以上,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工作及生活。由于SNHL在临床中最为常见,发病率高,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等复杂多样,治疗手段不尽相同,总体疗效不一,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对于听力改善或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国内外SNHL的治疗进展进行归纳总结,为SNHL的临床规范诊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听力障碍;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治疗;进展   
      15
      |
      136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2408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07
    • 邱昕,杨仕明,于宁
      2023(1): 51-55.
      摘要:耳毒性物质与噪声是导致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两类重要因素,影响日益严重。日常环境中影响更为严重和常见的是多因素的联合暴露,致使听力损失逐年提高。本文就耳毒性物质复合噪声致听力损失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综述,就耳毒性物质与噪声分类及介绍、复合听力损失流行病学研究、动物实验与机制分析、防治研究进行介绍,总结现有研究成果、不足及未来方向,对于了解复合听力损失现状,指导防治及下一步研究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耳毒性物质;噪声;听力下降   
      8
      |
      75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2404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07
    • 王香香,孙建军,刁明芳
      2023(1): 56-60.
      摘要:感音神经性耳聋是由于内耳与听觉皮层之间的听觉通路中一个或多个部分发生功能障碍导致的常见疾病,其病因复杂,除遗传因素外,还包括耳毒性药物、噪声暴露以及年龄老化等。全世界有4.66亿人患有中度至重度双耳听力损失,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6.1%,听力受损人群逐年增长并呈现年轻化趋势。大量研究证据表明,氧化应激产生过量的活性氧自由基参与包括噪声性聋、年龄相关性聋、药物性聋和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等在内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伤过程,是可能的共同性病理环节。本文就氧化应激在上述疾病中的损伤机制进行综述。  
      关键词:感音神经性耳聋;氧化应激;作用机制   
      7
      |
      97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2405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07
    • 阳杨,甘莉,庞子建,刘恒鑫
      2023(1): 61-64.
      摘要:动作语言涉及运用与动作概念有关的词汇进行语言活动的行为。在动作语言加过程中,额叶皮质会将储存的运动相关信息投射到基底节,基底节进行信息处理并与颞叶储存的概念和语义信息整合后,再投射回额叶皮质,实现动词内在动作意义激活。帕金森病的病理基础是基底节损伤,患者在早期认知功能尚可时就可能出现动作语言处理不同程度的受损。本文通过对帕金森病动作语言相关的神经基础机制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以期为现有的帕金森病临床语言康复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关键词:帕金森病;语言障碍;动作动词;基底节;额颞叶环路   
      6
      |
      58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2837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07
    • 王霞,潘雪瑶,姜孟
      2023(1): 65-68.
      摘要:人工耳蜗是用于重建听觉的植入式电子装置。目前研究主要从言语识别与理解能力及言语产出能力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者的听觉言语康复进行探讨,同时涉及内耳畸形、术前平均残余听力、助听时间、手术年龄、术后康复模式及时间等因素对听觉言语康复的影响。本文对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听觉言语康复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关键词:人工耳蜗植入;听力障碍;听觉言语康复;影响因素   
      7
      |
      182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2916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07

      康复教育

    • 王敏囡,祖姆热提·伊敏,帕如克·亚勒昆,何艳红,热娜·买买提
      2023(1): 69-71.
      摘要:目的 探究家庭互动式阅读对1~6岁语言发育迟缓(language development delay,LDD)患儿语言康复的作用。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2020年4月~2021年6月就诊的85例1~6岁LDD患儿分为研究组43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药物干预和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家庭互动式阅读。干预3个月后评价疗效及家长满意度,干预前后Gesell发育量表(gesell developmental test scales,GDS)调查。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83.72%,显著高于对照组61.90%(P<0.05)。干预后两组GDS量表各行为发育商(development quotient,DQ)评分比干预前均显著提升,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儿家长对康复效果、专业水平、服务态度、人文关怀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庭互动式阅读有利于1~6岁LDD患儿语言、运动行为改善,家长满意度高。  
      关键词:语言发育迟缓;家庭互动式阅读;语言康复;Gesell发育量表   
      8
      |
      147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2407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07
    • 张蕾,刘巧云,郭强,冯晓华
      2023(1): 72-75.
      摘要:目的 探究华东师范大学阶梯式儿童语言干预模式(child language intervention ECNU ladder model)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语音模仿技能的康复作用。方法 根据1名语言发育迟缓患儿语言能力评估结果,结合ECNU阶梯模式为其制订语音模仿能力康复方案,并进行为期1个月的干预,通过干预前后语言能力评估结果,分析语言康复效果。结果 干预后患儿的语音模仿频次和正确率有明显提高,主动发起有意义语音的意识明显增强,为后续的口语表达奠定了基础。结论 ECNU阶梯模式有效提升了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语音模仿能力,能够为语言障碍患儿语言康复提供借鉴。  
      关键词:ECNU阶梯模式;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语音模仿技能   
      7
      |
      98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2830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07
    • 冯晓伟,李向军,窦晨雷,张晓,冯莹,张晓燕
      2023(1): 76-78.
      摘要:目的 探讨语音频谱分析在单纯功能性语音障碍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本院语音室就诊的单纯功能性语音障碍患者60例作为实验组;同时募集无语音障碍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在安静语音室内对两组受试者语音信号进行计算机采样。采用Speech Analyzer1.5软件对受试者语音文件进行语图分析,比较不同组间塞音、塞擦音的冲直纹和擦音乱纹出现率的差异。应用Dr Speech science for windows语音软件分析两组声样的声学参数: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标准噪声能量(normal noise energy,NNE)。对功能性语音障碍患者语音频谱初步分析后进行针对性的语音训练,训练结束后根据Speech Analyzer软件对语音进行客观评价,按照“语音清晰度字表”主观评价实验组患者的语音清晰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语图中/pa、ka/音的冲直条、空白间隙出现,但塞擦音/zi、ji/的冲直条、擦音乱纹不明显。实验组塞音和擦音声学指标与对照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在塞擦音/zi、ji/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shimmer、NNE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jitter值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经过针对性的语音治疗后,实验组语音清晰度显著提升(P<0.05)。结论 语音频谱分析能够将声音可视化,直观显示语音特性,为功能性语音障碍患者语音矫正训练和评价患者语音矫正效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语音频谱;功能性语音障碍;语音频谱分析;语音训练   
      7
      |
      46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2834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07
    • 金黎明,刘巧云,刘敏
      2023(1): 79-82.
      摘要:目的 研究正向行为支持策略对自闭症儿童自伤行为的干预效果,为自闭症儿童自伤行为的干预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采用A-B-A实验统计,通过直接观察记录对该个案进行功能评估,基于评估结果制订了前事控制、教导替代性行为和后果处理等正向行为干预支持策略,观察个案自伤行为的变化,干预时间10周。结果 (1)功能性行为评估可以正确有效找到自闭症儿童自伤行为的功能类别;(2)正向行为支持技术能有效减少自闭症儿童的自伤行为;(3)正向行为支持技术能够增加自闭症儿童的积极行为;(4)家长参与能够强化自闭症儿童正向行为,提高其生活品质。结论 正向行为支持技术对自伤行为的干预有效。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自伤行为;正向行为支持   
      13
      |
      416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2401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07
    • 潘雨晨,肖永涛
      2023(1): 83-85.
      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类型的背景噪声对学龄前听障儿童短时记忆的影响。方法 在4种不同的环境下,即安静、舒缓音乐、交通噪声和言语噪声,对15名3~7岁的听障儿童进行常见物品图片的短时记忆广度测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听障儿童在安静环境、舒缓音乐、交通噪声、言语噪声下的短时记忆容量分别为3.00(3.00~4.00),3.00(2.00~3.00),3.00(2.00~3.00),2.00(2.00~2.00);(2)不同环境下的短时记忆容量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言语噪声下的短时记忆容量明显低于舒缓音乐和安静环境(P<0.01);(3)不同性别或听力补偿方法之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听障儿童的听觉短时记忆缺陷与性别和听觉补偿方法无关。背景噪声会影响学龄前听障儿童短时记忆,语音噪声具有抑制作用,其他背景声音无明显影响。  
      关键词:背景噪声;听障儿童;短时记忆   
      6
      |
      58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2406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07
    • 刘杰,周茵,谢方红,张焱
      2023(1): 86-88.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同伴教育的延续护理在老年听力损失患者配戴助听器后的助听效果影响研究。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3月验配中心就诊的老年听力损失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延续护理干预方法,研究组采用同伴教育的听力培训与健康教育等延续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助听器配戴3个月后助听器效果国际性问卷(the International outcome inventory for hearing aids,IOI-HA)、日常生活助听满意度问卷(the satisfaction with amplification in daily life,SADL)及言语识别率测试结果。结果 (1)两组患者配戴助听器3个月后,研究组积极作用、服务与花费、负面作用3个维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IOI-H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两组言语最大识别率有显著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A型显著增加且多于对照组,而B型减少且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同伴教育的延续护理在对老年听力损失患者配戴助听器后助听效果起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同伴教育;助听器;延续护理;老年听力损失   
      8
      |
      71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2399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07
    • 陈婷
      2023(1): 89-91.
      摘要:在听障儿童康复教育评价中,应注重树立目标意识、全面意识、取长意识,以便正确判定是否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及时修正康复教学计划,从而提高康复教育质量。以多维度、全方位,动态发展的视角看待听障儿童,评价每个听障儿童,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建立有利于听障儿童康复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听障儿童;康复教育;教育评价   
      13
      |
      45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2839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07
    • 刘艳玲,刘春,田妮,杨辉,黄丽华
      2023(1): 92-94.
      摘要:目的 了解听障儿童照顾者照顾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及支持性服务实践,制订相应的干预对策。方法 基于人类发展生态系统理论,以21例听障儿童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现象学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听障儿童照顾者微系统为照顾者身心疲惫;中系统为家庭与机构、学校间的衔接不够;外系统为社会环境有待改善;宏系统为政策支持薄弱。结论 听障儿童照顾者生态环境系统有待逐步完善,康复服务人员应关注影响照顾者身心健康的各系统因素,有针对性地提供系统服务,有效降低听障儿童照顾者的照顾负担,提升其照顾品质。  
      关键词:生态系统理论;听障儿童;照顾负担;支持性服务;实践研究   
      6
      |
      174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2843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07

      短篇报道

    • 崔杰,张红,郭媛媛
      2023(1): 95-96.
      摘要:本文采用听力专家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气导数字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的关键技术。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影响气导助听器性能的主要因素是降噪技术;影响人工耳蜗性能的主要因素是语音编码策略。  
      关键词:数字助听器;人工耳蜗;关键技术;问卷调查   
      7
      |
      86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2914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07

      继续教育

    • 唐菲,杨崇灵,刘昭颖,王敏华,马清云,吕萍,刘军
      2023(1): 97-100.
      摘要:<正>耳聋是人类的常见疾病之一,严重困扰听障人士交流和社会融入,影响其生活质量,也增加了社会、家庭和个人的经济负担。2006年,我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表明,全国各类听力残疾人约2780万,近期初步统计我国重度-极重度感音性聋患者约80万,且每年新生儿中有2~3万名是先天性聋。重度-极重度耳聋且助听器康复效果不佳或无效时需考虑人工耳蜗植入(CI)。  
        
      8
      |
      54
      |
      1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2842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07

      孤独症康复

    • 李佳笑,蔡赵娜
      2023(1): 101-104.
      摘要:目的 探究数字化和人工两种评估方式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能力评估的一致性。方法 采用被试内实验设计招募30名2~8岁ASD儿童分别进行数字化评估和人工评估。结果 (1)数字化评估与人工评估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平均>80%),且不受儿童性别和年龄的影响;(2)ASD儿童的数字化与人工评估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字化评估得分低于人工评估;在控制平板使用经验后,两种评估得分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相较于人工评估,数字化评估ASD儿童的时间平均节省23分钟。结论 数字化评估与人工评估有较高的一致性,能较为准确地评估ASD儿童的能力,且节省更多的时间成本;数字化评估方式可能会低估ASD儿童的表现,但可通过练习操作的先备技能弥补。  
      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数字化评估;人工评估   
      6
      |
      38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2839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07

      应用语言学与语言康复

    • 庞佳鑫,孟德玲,胡雪婵
      2023(1): 105-108.
      摘要:目的 了解儿童言语语言障碍的研究热点与方法。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中1990年~2021年儿童言语语言障碍相关文献,运用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呈现关键词共现、机构合作、主要作者、发展进程等知识图谱。结果 (1)关键词出现频率较高的是自闭症儿童、听障儿童;(2)发文量最为活跃的机构是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3)主要作者是孙喜斌和梁巍,最高发文量为24篇;(4)“聚类#0”听障儿童和“聚类#1”自闭症儿童涵盖了1990~2021的时间跨度,是最大主题领域。结论 目前研究成果丰硕,相关研究机构合作越来越密切,随着我国儿童言语语言障碍研究的不断深入,仍需加强专业化、规范化、个性化的研究,提升言语治疗质量。  
      关键词:儿童言语语言障碍;热点分析;可视化分析   
      9
      |
      133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2915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07

      人工耳蜗新技术新方法研究与应用

    • 文艺,唐蕴樵,冯爱华,李晓君,汪洋,唐红燕
      2023(1): 109-112.
      摘要:目的 分析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特点,为预防及处理并发症提供临床经验及参考。方法 回顾2013年11月~2020年11月970例在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医院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85例(8.8%)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6例患者出现2种并发症,其中眩晕26例,急性中耳炎14例、皮下血肿21例、面神经麻痹1例、异位植入2例、皮肤感染7例、植入体装置故障20例。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并发症并不高,远期并发症主要为植入体装置故障,积极处理术后并发症,大部分保守治疗可痊愈。  
      关键词: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并发症   
      6
      |
      78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2840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0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