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依据现有完善的语言评估方式,观察人工耳蜗植入患儿语言康复情况,研究早期植入人工耳蜗患儿语言习得能力及影响康复效果的因素。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158例语前聋患儿为研究对象,人工耳蜗植入年龄平均17.6±8.8个月,应用汉语沟通发展量表(mandarin communicative development inventory,MCDI)研究开机时、开机后6、12、24、36个月的差异;按照植入年龄分为A组(0~18个月龄)、B组(19~36个月龄),根据内耳形态分为C组(内耳正常)、D组(内耳畸形),分析在植入人工耳蜗后开机时及开机后6、12个月患儿语言能力得分。结果患儿在康复后语言能力普遍有所提升,但提升速度存在差异。除句子与语句部分得分外,其余得分在开机时与开机后6个月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在开机后24个或36个月接近满分。A、B组MCDI会说的词汇得分在开机后12个月无显著差异(P>0.05),C、D组在开机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开机前期,患儿语言能力增长较为迅速,18个月前植入与19~36个月植入人工耳蜗对患儿的语言发育能力在开机后12个月无显著差异,内耳畸形对患儿开机后的语言发育有显著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噪声条件下健听人群水平声源定位能力的差异。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在我院检查的听力正常者78例,测试在安静、白噪声35 dB SPL、40 dB SPL和言语噪声40 dB SPL条件下,受试者应答扬声器与发声扬声器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和平均应答时间。结果不同噪声条件下受试者平均应答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安静条件下受试者RMSE为10.21°±1.55°,明显低于白噪声35 dB SPL、40 dB SPL和言语噪声40 dB SPL条件下(P<0.05);白噪声40 dB SPL、言语噪声40 dB SPL条件下受试者RMSE分别为15.02°±2.22°和15.16°±2.06°,明显高于白噪声35 dB SPL(P<0.05);安静、白噪声35 dB SPL、白噪声40 dB SPL和言语噪声40 dB SPL条件下受试者对低频、中频和高频刺激声的平均应答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白噪声35 dB SPL、40 dB SPL和言语噪声40 dB SPL条件下受试者对高频刺激声的RMSE均高于低频、中频刺激声(P<0.05),对中频刺激声的RMSE均高于低频刺激声(P<0.05);安静、白噪声35 dB SPL、40 dB SPL和言语噪声40 dB SPL条件下受试者对前方声源的RMSE明显低于其他方位(P<0.05);安静、白噪声35 dB SPL、40 dB SPL和言语噪声40 dB SPL条件下受试者对前方和其他方位声源的平均应答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安静、白噪声35 dB SPL、40 dB SPL和言语噪声40 dB SPL条件下,不同性别、年龄受试者RMSE及平均应答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噪声对健听人群声源识别定位能力有明显影响,在不同噪声条件下,受试者更容易定位来自前方的声源。
摘要:目的了解老年听力损失者配戴助听器后日常生活的满意度情况,为提高验配技术水平,提升满意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取在南宁市新声达听力设备技术有限公司连锁店验配助听器的听力损失老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日常生活助听满意度问卷(the satisfaction with amplification in daily life,SADL),调查听力损失程度、助听器类型、降噪功能、通道数、多麦克风、配戴时间、每日配戴时间等内容,计算被试的积极作用、服务价格、负面作用、自我形象和外观、总平均等5个维度得分,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组间比较t检验或F检验和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共调查319人,总均分5.15,达标率63.95%,积极作用得分5.60,达标率85.27%,服务与价格得分5.69,达标率83.70%,负面作用得分3.06、自我形象和外观得分4.46分,低于SADL标准得分。单因素分析显示,在积极作用维度,年龄、通道数、配戴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服务与价格维度,多麦克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单因素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积极作用维度,通道数、多个麦克风、配戴时间3自变量被引入方程;在服务和价格维度,多个麦克风被引入方程,其余维度没有引入变量。结论SADL平均满意度得分和达标率较高,多个麦克风和配戴时间具有正相关关系,通道数量具有负相关关系。验配师应加强与配戴者沟通,设置合理期望值,加强新技术学习,以提高助听器配戴满意度。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刺激声在坐姿下诱发的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VEMPs)特征,提供各波潜伏期及振幅等参数的正常值参考范围。方法分别用500 Hz短纯音(tone-burst)及500 Hz 线性调频脉冲音(CE-chirp)两种刺激声对21名(男11人,女10人)听力正常且无耳蜗及前庭系统疾病的青年人(年龄22~33岁,平均年龄23.95±3.29岁)进行VEMPs测试,测试起始强度为110 dB nHL,以5 dB为步阶测试至阈值,记录各强度参数,并进行分析。结果两种刺激声坐姿下诱发的cVEMP及oVEMP阈值分别为tone-burst cVEMP 85.00±6.10 dB nHL,CE-chirp cVEMP 84.63±4.99 dB nHL;tone-burst oVEMP 83.38±6.54 dB nHL,CE-chirp oVEMP 82.50±6.20 dB nHL。两种刺激声测得的各强度p1潜伏期、n1潜伏期有显著差异(P<0.05),p1-n1波间期、p1-n1振幅、双侧不对称性、双侧振幅比、双侧对称系数等均无显著 差异(P>0.05)。结论坐姿下正常青年人两种刺激声给声强度100 dB nHL时VEMPs的引出率均为100%,500 Hz线性调频脉冲音可作为VEMPs测试的刺激声应用于临床,评估椭圆囊和球囊功能。
摘要:目的分析1例表现较为复杂的II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II,NF2)患者的临床表现、听力康复方法和效果,明确一种特殊类型的NF2听神经瘤的听力重建方法及术后康复效果。方法整理该患者临床表现及既往史,术前检查,临床手术方法及术后随访听力康复效果。结果患者双侧听神经瘤,听力表现为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外周血基因检测未见治病基因突变,考虑为嵌合体。患者右耳为内耳神经鞘膜瘤,且双眼视力极差,右耳行带瘤人工耳蜗植入术,术后通过为期2个月的以家庭为主的听力语言康复,听觉能力分级(CAP)由0分提高到5分。结论NF2临床表现复杂,临床预后差。带有微小的内耳神经鞘膜瘤的NF2患者可以通过带瘤植入人工耳蜗重建听力。
摘要:目的探讨听觉口语法在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康复训练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3年2月我院诊治的30例1~3岁语言发育迟缓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语言康复训练,研究组配合听觉口语法干预,在干预8周后应用格里菲斯发育评估量表(griffiths development scales-Chinese language edition,GDS-C)量表评估患儿言语行为状态、言语可懂度及总有效率,以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对患儿家长效能感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两组GDS评分、言语可懂度均比干预前提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家长干预后的GS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听觉口语法可有效改善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的语言功能,并有助于增强患儿家长的效能感。
摘要:目的探究数字化认知干预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某康复机构2~8岁ASD儿童43例,随机分为数字化认知干预组(n=24)和常规干预组(n=19)。数字化认知干预组在常规线下干预的基础上接受10周数字化认知干预,常规干预组仅接受10周常规线下干预。使用心理教育量表中文修订第3版(the third edition of the revised chinese version of psycho-educational profile,C-PEP-3)评估两组儿童干预前(基线)和干预后(终点)认知功能和整体发展。结果终点时,数字化认知干预组C-PEP-3各领域及总发展月龄均显著高于基线时(P<0.05),常规干预组除手眼协调领域外,其余各领域及总发展月龄均显著高于基线时(P<0.05);在认知表现领域和总发展月龄上,数字化认知干预组得分差值(终点值-基线值)显著大于常规干预组(P<0.05);数字化认知干预平均每天训练回合数与C-PEP-3认知表现领域和总发展月龄得分差值呈中度正相关(r=0.42~0.57,P<0.05)。结论数字化认知干预能够有效促进ASD儿童的认知发展和总体能力发展,且训练数量越多,进步越大。